电话:0537-598877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资讯

邹城人才网四招破解“招工难”

来源:邹城人才网 时间:2011-02-16 作者:邹城人才网 浏览量:
“招工难”问题成了每年春节后舆论比较关注的话题。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麟英在省两会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企业缺工已成为山东省东、西部及沿海地区的普遍现象,目前山东省企业用工总需求为75.5万人,人力资源市场总供给64.7万人,企业用工缺口10.8万人。

  山东企业用工缺口10.8万人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麟英介绍了春节之后山东省出现的一定程度的招工难问题具有的特点:(一)企业缺工已成为我省东、西部及沿海地区的普遍现象。从目前调查统计情况看,我省企业用工总需求为75.5万人,人力资源市场总供给64.7万人,企业用工缺口10.8万人。除济宁、日照和菏泽三市外,其他各市人力资源市场均处供不应求状况,尤其在青岛、威海等地企业缺工状况明显。在青岛、威海这两个东部沿海城市企业用工缺口分别为1.5万人和1.1万人。随着今年春季各地区尤其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用工需求旺盛,预计用工缺口将达到20万人以上,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缺工现象逐渐向内地蔓延。

  (二)企业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型行业

  目前,我省第二、三产业用工需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占人力资源市场总需求的33.2%、15.7%和14%。企业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型行业。其中,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分别为裁剪缝纫工、餐厅服务员、推销展销人员、纺织印染工、营业人员、机械热加工工、保险业务人员、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家庭服务员和机械冷加工工,这十大职业缺口合计7.4万人,占企业用工总缺口的68.5%。

  (三)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形成“求职难”和“招工难”的两面格局

  从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显示,在求职人员中技能型劳动者有28.9万人,而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35.8万人,缺口6.9万人。其中,高技能型人才的求职人员(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总供给的1.5%,远远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供需矛盾十分明显。从劳动力结构上看,初、中、高级工分别占总供给的18.7%、8.9%和2%,技能型人才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式。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技术工人的用工需求,最终导致求职者因为自身技术水平无法符合企业需求而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的两难境地。

  三大原因致使招工难

  黄麟英介绍了造成目前山东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沿海地区的薪酬待遇仅在千元左右缺乏吸引力,不少农民工向内地转移就业。二是“新生代农民工” 自我发展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工作浮躁,对企业待遇、环境要求更加苛刻等,造成了其流动性更加频繁,导致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三是企业工资待遇低,用工环境差,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依旧构成“招工难”以及员工流失的主要因素。四是劳动者技能素质和企业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问题。但从总的看,部分地方出现的招工难还没有能够改变我们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我省还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就业难的问题仍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招破解“招工难”

  就目前存在的招工难问题,黄麟英提出了四招来解决。

  第一,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按常住地原则将外地农村务工人员纳入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平等的市民待遇。同时,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用工理念,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严格守信按时足额发放、不拖欠员工工资,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政策法规,与职工签订规范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进一步充实加强劳动监察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下大力气查处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着重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和劳动条件差等突出的问题。

  第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发展跨地区劳务合作。针对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我省公共就业服务系统要进一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围绕企业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为企业分忧解难。一是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方式免费提供求职信息、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二是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坚决取缔和打击以坑、蒙、拐骗为目的的非法中介机构,对不规范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整改,营造良好的就业务工环境。三是帮助企业了解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指导企业合理确定招工条件,扩大招工范围,缓解供求矛盾。落实有关政策和经费来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四是加强与劳动力输出省市沟通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各类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五是加快建设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全省范围内的农民工流动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引导。

  第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继续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加大对职业培训资金投入,结合企业用工特点,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农村劳动力和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缓解当前企业招工短缺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学校作用,研究、制订对民办职业学校的奖励机制,为企业满足企业技术用工需求。对在本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其本人在社会保险等方面实行补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

  第四,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形势,改进其用工行为。尽快建立企业公众信息定期调查披露制度,对企业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社会责任等公众信息进行定期调查和定期披露,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为劳动者选择就业单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企业合理制定各项劳动标准提供依据。对模范遵守劳动法规、留得住员工的典型企业加强正面宣传。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0537-5988778
08: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025号-5 37088302000313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东滩路1568号恒兴财富大厦 EMAIL:985205333@QQ.com

ICP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37 人力资源证: 202008830004号

Powered by 邹城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