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7-598877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资讯

邹城市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来源:邹城人才网 时间:2012-09-20 作者:邹城人才网 浏览量:

根据市局关于就业专题调研的工作安排,邹城市于近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十六镇街劳动保障所所长、用工企业负责人以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就我市就业工作开展调研。现按照督查内容,就调研情况及就业创业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邹城市就业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济宁市局、市就业办的督促指导下,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就业再就业会议精神,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新增就业8100人,其中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25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6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74人,新增创业502人,创业带动就业20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

1、就业整体情况。

邹城市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88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15万,农业人口82.8万人,从业人员17.2万人。据测算,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675家,依据招聘市场及日常登记,用工企业200余家,需求岗位近万个,供给总量约18000人(包括新成长劳动力6200人,就业转失业人员6500人,农村待转移劳动力5300人),就业缺口8000多个。

2、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邹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作为执政为民、解决民生的重要举措,努力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体制,创新工作机制,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0%,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市毕业生报到人数累计突破3万人。仅2012年新接收邹城籍毕业生档案872份,截至目前,已实现就业602人,开展就业培训206人,创业培训 298人。

3、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情况。

2005年以来,邹城市已连续七年将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列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并连续两年列入市委市政府“3311”重点工程项目。失业人员中的夫妻双方下岗人员、单亲家庭且抚养未成年子女人员、一户两代人员、女满47周岁、男满57周岁人员、零就业家庭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均可申报就业援助,上岗人员享受岗位补贴760/人、月和社保补助,待岗人员及 “4757”人员,给予生活补贴80/人、月和社保补贴。2005年以来,全市共8910人次分别享受到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援助就业资金共支出710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全市的社会稳定。

4、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

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49.05万人,其中从业人员45.4万人,就业率93%。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达16.2万人,其中,16-30周岁5.2万人,30周岁以上11万人;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12.8万人,其中,省外务工3.3万人,县外务工11.4万人;全市企业雇用农民工总数达2.67万人,其中,本市农民工2.1万人,外市农民工0.31万人,外省农民工0.26万人。1-7月份,全市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74人,其中有组织外出务工3176人,就近就地就业563人,累计举办培训班72期,对4325名进城务工人员实施转移就业能力和技能提升培训。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就业。年初召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通过与各镇街、市直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市政府列支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就业再就业工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就业。一是改建后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的龙头作用更加明显,今年以来,我们以开展2012年就业和人才服务活动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妇女专场、“共享阳光“残疾人专场、“送岗位下乡”等大小招聘洽谈会20余场次,有200多家次用人单位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广大求职者的就业服务需求。2012年,市就业服务局被授予“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称号,市人力资源市场 “就业直通车”服务品牌被评为“济宁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品牌”。二是为着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我市利用扩大失业保险金支出范围,为十六个镇街争取电子屏、触摸屏、微机、打印机、交换机等信息化建设办公设备,总价值近200万元。这些设备的投入,为实现上联市级、下联乡镇、社区等四级“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网络互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应用与信息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保障。

(三)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为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继续做好五年培训规划,市就业服务局自年初开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随访等形式,广泛开展“就业情况调查”活动,掌握培训效果、情况。同时积极发动各镇街组织报名,确定专业,开展培训。为严把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就业局工作人员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开班管理和培训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学员个人信息全部现场输录“劳动99’三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城乡各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10557人,其中创业培训1160人。

()创业带动就业。一是随着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和“就业政策惠齐鲁”活动的有序推动,我市不断加强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开展了 “一对一”重点宣传,“就业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送政策上门,设立就业政策宣传站,服务窗口处放置宣传材料,利用年检、注册登记等业务办理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发放《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宣传彩页》和《创业就业政策读本》等政策宣传资料近2万份,收回《就业政策群众评议票》500张,接受群众政策咨询2000余人次,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扎实推动创业型乡镇创建工作。对照创业型乡镇创建标准,对首批入选的三个创业型乡镇(太平、钢山、看庄)开展中期评估,以此推动镇街创业带动就业。三是针对返乡农民工,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扶持创办了食用菌合作社、花生销售协会等民间组织,搭建起农民工回乡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鼓励他们就地创业,反哺家乡。

(五)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一是特困群体援助就业。2012年,特困群体再就业援助工作连续第七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截至目前,2012的就业援助工作经过报名审核、入户调查、微机输入、培训、协议签订等程序已全部完成,共计1184人,其中安置公益性岗位落实100个,进入发放补贴、动态管理阶段。二是全面落实一系列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已累计为754名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减免税费175.8万元;积极协调银行、财政等有关部门,为132名创业者顺利落实了小额担保贷款1200万元。三是广泛筹集再就业资金。截至六月底,全市累计为17536人支付就业资金640万元,其中为11626人支付职业培训补贴327万元,为3669人支付职业介绍补贴37万元,961人支付社保、岗位补贴233万元,为306名见习生支付见习补贴40万元,为13人支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万元,投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0万元,确保了我市各项再就业政策的落实,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六)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一是为保障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完整性,加强对档案材料的完善工作,及时办理各种档案接转手续,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及信息录入等工作,2012年共接收档案1800余份,截至目前,市就业服务局档案室已存放档案7万余份,其中企业职工档案3万份,高校毕业生档案4万余份。二是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建设。参照其他县市区的做法,2012年我们将首次实行高校毕业生现场报到,以此通过高校毕业生现场报到,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完善实名制报到数据库和人才信息数据库。目前通过行风热线、电视台、政府网站、发放《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报到须知》宣传页等多种形式已广泛告知。三是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见习基地见习行为,组织对见习基地进行年中考核评估,对已挂牌但长期不落实见习任务的,取消其就业见习基地资格。目前全市共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0家,306名高校毕业生见习实践。四是为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毕业生创业园”项目,目前全市已设立毕业生创业园3处,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224人,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6人。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就业总量性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区在劳动年龄段内城镇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总量,远远大于我市能提供的岗位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总量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市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劳动者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状况依然相当严重,造成劳动者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三)从就业群体自身情况看,失业职工、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亟待转变的问题。(四)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龙头带动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抓好就业渠道拓展。找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结合点,主动与大企业、大项目进行对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

(二)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近年来,我市陆续推出了一些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政策。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劳动者就业创业一定层面上难以找到相应的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为此,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布、宣传、传播,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释疑工作,充分实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2.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体系。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将现有就业创业政策尽快落实到位。二是要及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并注意搜集信息,注意吸收先进地区和周边城市的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 三是尽量减少限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方便快捷。

(三)进一步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氛围影响观念,观念决定行动。受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坐、等、靠、要”的观念仍在部分大学生、失业群体中存在。因此,在社会上营造创业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倡导创业理念,积极传播“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的就业创业观念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在成功创业的各类群体中选树典型,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实践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进一步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中心公共服务职能,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着力构建从资金帮扶、专家指导、信息提供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帮助和指导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2. 加快邹城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创业项目展示、项目洽谈评估、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申请代理服务、工商税务登记代理服务、创业就业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025号-5 37088302000313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东滩路1568号恒兴财富大厦 EMAIL:985205333@QQ.com

ICP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37 人力资源证: 202008830004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