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37-598877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资讯

邹城人才网会计功能整合“给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来源:邹城人才网 时间:2011-02-04 作者:邹城人才网 浏览量:
邹城人才网编者按:首届上海浦东国际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高层论坛前不久在上海浦东举行,十位与会嘉宾就“发展布局和监管服务”、“会计功能整合提升”、“金融要素各显其能”三个板块,分别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价值、发展布局、环境营造、行业监管,金融和会计的匹配式融合发展,银行、证券、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等话题阐述观点,提出良策。本版组织了“会计功能整合提升”相关内容,与读者共享。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

  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相匹配的会计体系

  会计本身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计在其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如何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核心功能区建设中“给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加强与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法规体系建设。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引领和带动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多项会计改革和多个会计法规建设的源头和动力都来自于上海。因此,上海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进程中,应当立足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放眼全球,不断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为经济发展和金融腾飞创造良好的会计法律环境。

  第二,要健全与金融中心建设相匹配的会计管理体系。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样需要一流的会计管理,所以,上海应当在会计管理体制上狠下功夫。例如,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会计管理上不断创新,服务和服从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局,顺应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需要。

  第三,要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在我国会计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新兴市场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日益提高。上海作为享誉全球并日益壮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有能力、更有义务在新一轮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要努力完善适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多层次会计人才体系。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核心便是人才。上海要建成引领全球的金融中心,人才是重中之重。

  第五,要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会计中介机构,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国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中,真正能和国外的知名事务所竞争的几乎没有,这不仅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发展不利,还造成了经济金融信息安全问题。上海要建成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会计师事务所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行业,要做大做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创建本土的、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会计师事务所,显著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第六,要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为国际金融中心创造良好的会计生态环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一定要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为国际金融中心创造良好的会计生态环境。

  第七,要全面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一个金融中心的信息化程度高低和信息化辐射的广度、深度,直接决定着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第八,要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会计国际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上海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如何借助上海的对外交流渠道,展开会计的国际交流,对于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浦东新区人大副主任、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吴大器: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计体系的6条建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建设,把会计功能的整合提升作为板块加以研究,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核心功能创新探索的价值体现。希望能在扩大会计作用显现上取得经验,藉此推动我国会计工作的全面进步。结合当前形势特别是浦东的情况,我提出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拓展会计体系建设的六项具体建议:

  第一,全面部署与上海金融核心功能相衔接的会计生态系统建设的发展战略规划,适时实现会计的三大转型,即实现会计从基础职能到多层功能的转型,实现会计准则从形式体现到运行效率的转型,实现会计与金融从相互关联到两者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转型。明确将会计体系信息交流平台建设、财务会计、技术交流、环境建设等,纳入上海及浦东“十二五”规划中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服务”的框架与内容之中,明确会计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中的基础元素地位,为提升我国会计在国际会计领域中的影响与作用,为努力创建上海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计中心的目标,设计好会计体系建设中近几年综合配套政策的先行先试的相应计划方案,在“十二五”期间分期推出,并取得循序渐进的成效。

  第二,加强对金融市场分业监管模式中的会计监管作用与功能的调研剖析与改善研究,选择探索列入“先行先试”的可行性。建议在目前“一行三会”牵头的“监管联席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定期的金融行业监管运作体系的会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一行三会”、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制定者代表)、企业界代表组成。概括来说,是对实务与理论差异、各种金融业态的特性及其会计处理进行讨论并研究解决,可采用联合组成的临时检查小组、举办部门交叉业务交流培训等形式开展实践,提出在金融核心功能基础建设中,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会计准则实践基地试验区的试点方案。

  第三,争取形成与国家战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改革试验区”,争取赋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执行层次上的裁量权,并提高上海与相关政策制定方之间高效互动的机制。建议借鉴央行设立上海总部的相应做法,由财政部驻沪派出机构(或财政部会计司)在已设立监督检查机构的同时,行使有利于“会计准则实践”的试点,探索提升金融市场和会计准则紧密互动效率的途径。

  第四,全面启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会计生态系统建设之间关联性的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在建设上海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同时,以提升其基础元素———会计的功能与效率为重点,进行提高资本市场中会计运作秩序的样板性实践。在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搭建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准则执行和使用单位的会晤与合作平台,搭建与会计相关的监管、服务部门与国际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交流、互动的平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健康发展中的会计运作秩序,提供开放的交流、借鉴渠道与理论及应用支撑。

  第五,适时在上海建设“国际会计交流、培训、研究中心”,分层分级培养高端和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建议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组织合作,在上海浦东整合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浦东干部学院的资源,形成开放合作的平台。也可尝试应用型培训,研究由浦东会计学会参与建设的探索,着重进行上海会计改革实验相关的知识培训、案例剖析、方案设计和阶段性的操作实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增添“提升会计功能与效率”的“黄埔联合军校”。

  第六,建议在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生态系统”建设设想基础上,组织开放型研究团队,着力从会计体系的视角,设计相对系统的会计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从2012年开始,对我国的北京、天津、深圳、上海和国际上的金融中心进行横向(相同年份的不同城市之间)和纵向(相同城市的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按年发布“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会计作用与效率”的白皮书,以促进和激励各城市对会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关注,更好地推进金融中心的全球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谢荣: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建设中会计职能的拓展

  第一,要拓展会计职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重要,而会计作用、效率的建设也不容忽视。

  从会计角度来说,我常常感觉会计一直走在经济发展后面。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计跟不上、拖后腿,金融中心建设将非常困难。关于会计职能的发展,金融中心在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包括交易所,这些功能都在发展。我们现在要拓展会计职能,从原来核算功能拓展到支持企业单位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从保险公司、银行来看,要发展产品、功能、管理、资本市场,这些发展到高端,都需要会计支持,如果会计跟不上的话,那这些行业要有大踏步的发展将非常困难。现在报表的系统化做得不错,但是管理功能系统化非常差,在管理上需要什么数据、决策上需要什么数据,现在的会计没有办法提供。银行现在每一笔贷款的成本是多少、收益是多少,不知道。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分行的情况怎么样,很难知道,有时还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我认为会计功能要拓展,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也要提升。如果我们要让会计起到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促进功能,就必须跑在业务前面。我们在开发新产品,比如保险交易所,所有的会计问题都必须要有人来研究。

  第二,我想说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研究,二是人才培训。

  首先是关于研究。现在我们的会计准则,大量的是国际上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是硬接轨。假如企业里发生了问题、发生了新的业务,但和国外的问题、业务是否一致,研究并不多。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让会计成为促进、支持的系统,一定要对银行、保险、证券等新业务有很好的研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须加大。应先把业务搞清楚,再来制定什么样的会计准则对它的核算是最合理的、最有效的。所以从上海的角度来说,包括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在研发方面一定要花大量的力气,这些研究都要是应用型的研究。与此同时,要弄清会计准则怎样实施才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要先行先试先研究,研究也要跟上去。国外的会计准则,引进到中国后,会有水土不服。比如2008年的航空公司套期保值,如果按照公允价值反映的话,3家航空公司一下子亏了278亿元,第二年返回来,又上来几十个亿。如果按照这样反映,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控制。所以涉及公允价值的问题到底怎么做,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话,就必须考虑。其一,必须要有一个合作平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其二,要有裁量权,有了这个裁量权后,只要我认为公允价值在现在阶段能够实施就实施,认为不能实施则不实施。但是作为交易所必须披露,这都是提供信息。披露也是提供信息,制作报表也是提供信息。所以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研究。要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各个分支业务,特别是新业务比如杠杆式合约,特色究竟是什么,风险在哪里,应该如何应对,会计如何做,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其次是人才培训。人才培养确实紧迫,现在我们缺的是高端人才。会计生态的问题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支持;二是诚信建设,市场经济是一个诚信经济;三是胜任能力,必须把胜任能力提到人才战略的高度。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是各个层面的,比如上海金融学院就是培养金融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来说,在金融方向的EMBA项目的开拓发展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从2003年开始,连续几年都被英国的《金融时报》关注。人才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的人才培养总是以硕士、博士数量来看,主要是“论文导向”,与实际脱节很大,不符合实际需求。人才培养更应该注重应用型,例如DBA(工商管理博士)我个人觉得非常好,每一个博士生对一个高端问题深入研究一下,几十个博士会对这个领域产生很大的帮助。

  (记者李思整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1025号-5 37088302000313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东滩路1568号恒兴财富大厦 EMAIL:985205333@QQ.com

ICP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37 人力资源证: 202008830004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